用户注册 登录
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返回首页

月儿圆圆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eslie-cheung.com/?346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誰能代替你地位————风华绝代

热度 3已有 2000 次阅读2012-4-23 21:19

作者:李照兴 《凤凰生活》2007年第4期   ­

­

    “誰能代替你地位”是張國榮會被永遠記住的一句歌詞。那不是他最好的歌,但歌本身卻很張國榮。張國榮也未必是華語娛樂世界中最偉大的歌手。但他的形象,一種秀氣,到底無人能及。這反映出張國榮作為一個年代的代表人物特徵,他開創了很多獨一無二的位置,而且永不可能被重複,正如那催生出他的時代,一去不返。要記取上世紀一個時代的精神,張國榮是當中一個締造者,也是終結者,無可取締。他的一躍,同時帶走了一個年代。張國榮,一個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傳奇,一個城市剛起步要成為東方之珠的輝煌進行曲。自此,全球華人圈子對美的追求觀感不再一樣。告別那苦難、顏色或缺的年代,迎向那時尚包裝,肆意高喊大熱的放任年華。 ­

­

      不少香港人对张国荣的深刻印象,来自鲜为人提及的现场一幕,后来回忆起来,张国荣仍留有种酸溜溜的记忆:上世纪70与80年代的交接,沙田马场露天演唱会。当时,蔡枫华也比张国荣要红。一身白衣的张国荣把歌唱罢,未博得太多掌声,他潇洒地把帽子飞到观众群中,很快,有人却把帽子回掷上舞台。那时,张国荣只是个推出了不起眼的英文唱片的歌手,还未推出《风继续吹》,没有多少人迷他,但见过这年青人的,少有不记得他。他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眉,与怀才不遇的眼神。那眼神几年后再次出现,《风继续吹》没机会再上层楼夺得大奖,或者机缘未及。需要的是一个时代的演化配合,那是风和日丽的80年代。 ­

­

★娱乐历史的转型期★ ­

     ­

  我们得认,张国荣是站在一个关键的娱乐市场转型期,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香港本地音乐兴起,粤语歌曲由草根生活化内容提升至另一层次,英文歌的潮流正式宣告退却,日本偶像明星潮流带来新冲击,一切的一切,等待一个新年代代表人物去包容这新时代的精神。 ­

   ­

  在这背景下,张国荣出现于1978年但迟至1983年才真正成名就不是意外。走在旧潮流的末班车,张国荣再不可能以旧的一套方法来影响乐坛,反而要以一种全新的日本式偶像的本地化运作来定位,张国荣代表的,不再是西方,也未尽是日本,而是一种透过包装至胜,形象上新潮讨好,而且有具体年青人至中产分子支持的本地化青春偶像。   ­

­

  爱听张国荣的,首先大抵都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这群人的共同特色是已视香港为家,土生土长,成长日子大量接触西方及日本流行文化。在他们以前,许冠杰率先革命了整个香港乐坛,把粤语流行曲主流化;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英文歌作出垂死的挣扎,你会看到陈百强、张国荣最初也有出英文歌的,这正是歌曲口味的过渡期。张国荣与陈百强的选择,是最后的英文歌歌星,还是青春活力的新广东歌明星。 ­

­

★偶像包装的第一代★   ­

     ­

  上世纪80年代,香港走向富裕,同时输出强势的香港流行文化。港产片、粤语流行曲普及全中国及海外华人圈。当摆脱了草根的味道,进化成重视包装的年代,张国荣的冒起成为一种新生活品味的认同。 ­

­

  张国荣代表的是海外几个年青偶像的成功例子。他反叛但俊俏,一脉相承的是由占士甸以来的青春冷酷俊朗非凡,所以两人分别主演同是叫“阿飞正传”的电影片名,其巧合并非偶然:事实上,张国荣早期的青春片,演的都是同类的反叛角色,当中包括《鼓手》、《第一次》等。 ­

­

  与一众外国歌手及明星相比,张国荣又比西方人较可亲,比日本明星更本地化。当西城秀树已经太老,近藤真彦风潮退减,香港人急不及待寻找新的包装美观又具实力的本土明星去认同,去配合愈来愈讲究的生活品味。或者说,大家在寻找一个会唱广东话的占士甸与近藤真彦。   ­

­

  跟本地同期歌手明星相比,张国荣比陈百强反叛,形象多元、可塑性更强。当许冠杰的年代过去,电视主题曲开始被视为过气不适宜青年口味,罗文、郑少秋等歌手只变成上一代的宠爱,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急需找一个新时代的漂亮代言人。这个偶像首先不要老土,要够帅,代表跟传统的脱勾之余,又带着一种新时代的感性与性感。他可以很忧郁,但同时适当地放纵。柔情蜜意可动人,但热起上来又刮着不羁的风。这需求,在张国荣以前都是前所未有的。 ­

­

  所以介定张国荣为偶像歌星的第一代,是因为不同于谭咏麟从温拿而来的靠乐队群体形象与现场演出为主的较具体的成功因素,张国荣所以吸引,却正是个性,或称形象。这是偶像成功的取决因素:我们沉迷的是偶像所代表的符号,而非偶像本身。而这种对偶像的崇拜,是极度非理性及专一的,而且视偶像一言一行外型扮相为模仿对象。 ­

   ­

      放诸张国荣的歌迷身上,女性会因为他的俊脸而叫嚣,男性会模仿他的反叛与轻佻。而且张国荣的魅力不独展现在演唱本身,而是一个夹杂MTV、电影、音乐电视特辑、广告、电视剧而来的一个张国荣媒体性格,幅度之大涉及演艺范围之多,也是开创新形势的。加上较后出道的梅艳芳,张国荣与梅艳芳引领乐坛正式发展到偶像期。故此,谈香港流行文化的输出,张国荣与梅艳芳是两个不可不提的名字。当大部分华人地区之前的娱乐明星,不是过分文艺腔就是样板戏中人,这两位耀眼明星教晓全球华人,什么是个人丰彩,什么是现代美。 ­

   ­

  之所以,今天回忆及总结,2003年为何对香港流行文化的打击是这样严重。你可以赞绝他们两人为不能再有的巨星、后继无人的专业艺人、无可取代的绝世芳华。自然,这些都是真话。但更重要是:纵然有千般伤感慨叹,而他们终究是属于我们这年代的,与我们有亲,只因他们跟我们——我们这些开始懂得追求生活娱乐美感的一群,一起成长。   ­

­

  他们的作品.也就同时闪现着这二十多年来香港乃至全球华人地区的物事人情、成长印记。 ­

  ­

★一种演艺实力的展现★   ­

     ­

  张国荣给观众最大的震撼是如日方中的日子宣告退出歌坛,并举行他的告别演唱会。今天看来,那理所当然是他思考下一发展阶段的一个冷静期。之后,我们看到一个作更多方深度发展的张国荣。在电影上,他的选择更为严格。几部公认为其代表作的电影,均是告别歌坛时期的作品,包括《阿飞正传》和《霸王别姬》。 ­

­

  如果之前的多线发展是多元化的体现,这时期就是他由偶像期过渡至实力期的阶段。由音乐制作上的参与到电影制作的投入,开创了偶像年代的他,同时又把偶像转型的过程率先达成。这点也是从未有偶像明星认真做到的。   ­

   ­

★Camp的美学★   ­

     ­

  如果上世纪80年代走红开始,张国荣某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一种娱乐事业的成功方程式实践,那90年代中后期复出歌坛后则是张国荣作为独立艺人创作及演绎的高峰期。也是他最为自我的年代。 ­

   ­

  反映在他音乐中,如《红》及《大热》对情欲描写的大胆直率,对表现手法的唯美独特,都是走先乐坛的。一连几首受欢迎的歌都彷佛跟情欲有关。他的MTV也拍得激情高格,跟一般的情歌轻易地区分过来。 ­

   ­

      直至到演唱会,他易服现身,高跟鞋、裙子、长发,统统展现一种个人美学的豁出去式的演绎。他说过,作为一名艺人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为歌迷们创立不同的视角,做一些开先河的事情。通过旧歌迷对其既有的认同,展现他真我的一面。就在这刻,张国荣的路线从未有过地独特大胆,他这条道路,可能經過前輩羅文的試探,但要到張國榮的年代才真正開花結果。     ­

  他显示的,或者就是camp的美学精髓:   ­

  Camp的美学,讲究夸大、人工化、刻意地假,但美不胜收,像一个易服男艺人,扮起上来,要比真正女人更女人。其艺人对完美演出的执着,往往驱动出最好的东西来。这种艺人精益求精,一切以靓为依归,是完美主义者,可能极情绪化,最重要是出来的好东西,有个性,有时走得太前,但无疑是推进整个創作界的動力。 ­

   ­

      这种特质,是不经意把个人性趣所连随而来的美学追求,溶进创作,视身体、声线成为展示的一部份,有时化成性的符号,所以这么值得欣赏,时而惹来批判。这美感,是关于身体的。看张国荣,最好看的,不就是他扭动的身体?蝶衣的舞、旭仔树林中的背景及镜前的chacha、舞台上的独自抚摸。   ­

­

  事实上,香港的娱乐界,无论电视、电影或音乐圈,早期都极受这种由同志美学诱发的camp  style渗透,虽极极尽暗渡陈沧,但风华实在盖不了。它推动香港本地娱乐圈创意的发展,并一直影响至今,散落于不同的电影、摄影、美指风格、歌词、时装设计。是的,我们需重新追认一篇香港camp  style及应用同志书写于创作上的历史,那的确曾衍生出不少极佳的流行文化产品。这一美学特色,才是张国荣留给我们其中最独一无二的东西。谁可取缔? ­

   ­

★公开去爱★   ­

     ­

     在恋爱决择上,张国荣也是第一个算是公开的一线同志艺人。 ­

­

  我们不清楚在暂别歌坛的时期,张国荣的思维究竟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1993年的《霸王别姬》成为张国荣演艺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日后他选择在演唱会将情歌送给爱人,还是展现了他对美的另一种观点,张国荣都是目前为止,中港台三地华人圈子中,第一线明星敢于选择公开自己性向的第一人。至所以,他在《霸王别姬》的演出是如此上心,及后在与杜可风的交谈中,他就曾透露,以前演那些跟女演员谈情的戏,实在使他受不了。那时,他已经很投入地在拍王家卫的《春光乍泄》。     ­

­

       作为一个爱男人的男明星,张国荣选择自我曝光,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艺人选择公开自己的所爱很难,公开所爱是同性就更难。但不容否认,台上献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后的张国荣已不一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似乎更肆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工作。花更多心思去制唱片和更严选电影去拍。比对起国外把站出来视为一种政治诉求与同志平权的宣言,张国荣选择的路向似乎更为间接但就更适合华人社会:不需宣诸于口,而大家默默接受。 ­

   ­

  2003年4月1日的一跃,不知碎了多少同代人的心。事情的因,至今仍没解破,亦将不会有明明白白的交代。但我只记得,事隔数年,我们一辈人,有时还在惦记,继而互问:2003年4月1日下午接近7时,你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   ­

­

  有些事,永远都不会明,或者根本不要问。阮玲玉留下的是“人言可畏”,张国荣写下的是“Depression”。我们宁愿相信,在飞行的一刻,飞行的人是愉快的。他带走的是自己的自由,像天使,留给我们的是不会忘掉的音乐、片段,因为这些,我们会记得,从1977年到2003年,我们某些日子是如何渡过的。 ­

   ­

【阿飞正传】   ­

  骚,自张国荣全情演绎后,已可登堂入室。《阿飞正传》真是个骚中经典。环顾香港影圈,还有谁可以说自己是一只无脚小鸟而不叫人打冷颤、在床上用脚撩一下刘嘉玲已觉性感满分?那对镜自怜的chacha更成绝响。天姿国色通常不用来形容男生,但唯独披在张国荣身上是天造地设。没有看过他在电影中懒荡躺床、燃点香烟、打架后梳头,或者都未算领会过什么是男明星的绝世芳华,带点凄美与颓废。2003年4月1日,雀仔终于着地,香港与影圈都黯然无光。再没有飞天的传奇,可以在电影与现买中排演得这样巧合对应。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

­

【东邪西毒】   ­

  如果《阿飞正传》的张国荣是姣到出汁,《东邪西毒》就是慢火熬底沉淀精华。他一改锋芒外露的演出,转以平淡的语气、絮絮的独自、割裂的对话、商人的险诈,重新为我们追溯经典武侠英雄的狠毒源头。毒,不是天生,毒是因为曾被伤害,怕再被伤害。爱就是天下最狠的毒。张国荣这个欧阳峰因逃爱而远走大漠,靠贩卖生死来苟且维生。每年,一位来自东方的朋友都会来探望他,给他带来美酒和白驼山的消息,那里有他曾经爱过的人。英雄的虚空、绝情的悲剧,在茫茫沙漠与张国荣那孤独身影对照下,渗透全片叫人动容。夺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奖。   ­

   ­

【春光乍泄】   ­

  许多人说张国荣在《春光乍泄》演回自己所以驾轻就熟,现在回看,如果他真像片中一样大情大性,抑郁未必可以把他带走。张国荣这个何宝荣跟梁朝伟饰的黎耀辉远走世上离香港最远的城市,许诺共同去看大瀑布,但相处期间的磨难,流落异乡的忧郁,渐渐把感情愈拉愈远。斗室之内张国荣尽情演绎他最啰唆反复甚至挑剔的一面;酒吧与房间中共舞却带种无边的温柔。无论是探戈摆动,还是街道上游走,慵懒的举止都散发着末世的忧郁。的士上他依偎着梁朝伟的肩膊入睡,大抵是港产片中同性恋人最温馨的镜头。电影得康城影展最佳导演奖。   ­

     ­

【缘分】   ­

  那是风和日丽的八十年代某天,俊男美女在新启用的地下铁车站偶遇,三角恋情不知怎结果,最终只靠一趟缘分游戏决定:各自搭上班车,假使可以重逢,就算我们有缘。这样的情爱故事,可能天天发生,但当主角男的叫张国荣女的是张曼玉梅艳芳(梅凭此片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便平添了传奇。那年张国荣熬了多时终凭Monica走红,一张俊脸带半点叛逆:张曼玉梅艳芳也初踏影圈恍若处子。张曼玉饰演青春勃发的少女,梅是主动出击的千金小姐。记忆中当然还伴着歌声,尤其当合唱的就是张国荣与梅艳芳。没有一声再见,没有半声凄怨,淡淡去但无言。   ­

     ­

【霸王别姬】   ­

      张国荣演程蝶衣,所有为霸王的如哭如诉妒火中烧,原来也是加倍叹息的单思泪。张国荣演京剧戏班中的小师弟,对一同长大的师兄情根早种,后却因师兄娶妻而因爱生恨。张国荣在片中满足了易服、反串、唱做的举手投足眉目传情。情深处可以纯如羔羊,翻脸时却恨如蛇蝎。跟情爱纠缠并排上演是解放到文革的大时代怨曲。蝶衣自觉遭爱人出卖,唯有同样以背叛与报复去了结,并在舞台上最后次演绎虞姬的痴情。堪称张国荣作品中,角色变化最丰盛多姿的一部。电影得康城影展金棕榈大奖。   ­

     ­

【烈火青春】   ­

  先有《烈火青春》的放任刺激才有《阿飞正传》的热烈讨论。谭家明这部1982年广受争议的青春片,预早张扬了城市浪族的无望生涯。贯串两故事的是同一个主角张国荣。富家子旭仔的散漫、不羁,早早在这片中初现。不太注重传统的情节铺排.但对道具、场面、象征意义、电影语言的悉心处理,对年轻人浮离的空虚状态的刻画入微,无不令人把两片相提并论。故事涉及一夜情、电车上**、赤军暴力、日本偶像风气,四个当时影圈的新面孔张国荣、汤镇业、叶童、夏文汐配合谭家明的新浪潮技法令港产青春片耳目一新。堪称张国荣那不羁形象的早期代表作。   ­

­

【胭脂扣】   ­

  张国荣与梅艳芳会因为二人的歌声与《胭脂扣》中的演出永留青史。他,永远是那翩翩风度却沉溺鸦片的十二少,而她,没有人会忘记那寻找不获的愁容,和一片唇红。戏子有情哥儿薄幸的情史说过几回?但为何从塘西传来那南音是如此加倍凄楚,只因唱着的是那隔世寻觅的忠贞,现代人再不稀罕的一生世。三十年代名妓如花幽魂飘到今天,寻找当年相约殉情赴死的十二少,才发现当今的人情地志今非昔比。无论缓缓的风格到凄美颓唐的置景都沾染那岁月的洗礼,有些事,旧的,也许永远最好。恰正是给一个逝去的年代,两颗远去的明星的最后挽歌。   ­

    ­

【倩女幽魂】   ­

  这个书生形象,相信一直会占据不少观众心底,成为其中一个最为张国荣的形象。不是十二少的颓美,也非旭仔的不羁,宁采臣是如此明亮照人纯真不惑,执起纸伞,千山万水走过,为娇艳的女鬼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原来就是世间痴情的代价。《倩女幽魂》起用张国荣及王祖贤这青春新鲜配搭,把一个传统故事拍得新意洋洋,多得张国荣正直纯情的演绎,为古代书生立下一个全新的形象。 ­

   ­

【家有喜事】   ­

  除了演情深款款的浪子或书生,张国荣也有他搞笑的时刻,而且投入得来,完全摆脱他给人的既定形象,举手投足都百分百惹笑,眉目眼角,声色手势,原来可以这样引人发笑。论张国荣的喜剧代表作.非这部串连其时一级巨星的《家有喜事》莫属。张国荣演一个女人型的少爷,跟周星驰是兄弟(这个配搭已够拍案叫绝),张国荣跟男仔头的毛舜君则是欢喜冤家,两种极端的性格相撞,自然笑料百出。张国荣比女人更女人的娇、嗲,是银幕上未见过的清凉剂,显示了张国荣多方面的演技潜能。   ­

     ­

【烟飞烟灭】   ­

  张国荣圆导演梦的短片作品,自编自导自演一个简洁有力的戒烟故事。张国荣与梅艳芳演一对夫妇,一天却发现儿子患上血癌.而吸烟正可能是其中一个让病情恶化的因素。由此带出每个角色对吸烟习惯的反思,宣扬戒烟的讯息清晰无误情理兼备。故事由张国荣合编,情节固然刻意简化,但首次执导.在处理场面与节奏方面都有文有路。梅艳芳的演出更是全力以赴,特别是眼见孩子病重听问医生讲解病情的几场戏,渐变消瘦的沧桑令人婉惜:手术室中她目睹孩子过世,激动晕倒更是叫人动容。梅艳芳终于在电影中当了一次贤妻良母。两位巨星都偿了心愿。­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Moon 2012-4-26 09:37
我心中永远的哥哥!
回复 凌空飘飘 2012-4-28 16:33
看得鼻子发酸
回复 傅箫箫UoU 2012-4-30 18:09
如果没有唐生的话,我是多么希望哥哥和啊梅在一起!
回复 月儿圆圆 2012-4-30 23:09
傅箫箫UoU: 如果没有唐生的话,我是多么希望哥哥和啊梅在一起!
同感!
回复 傅箫箫UoU 2012-5-2 19:55
但是唐生最能让哥哥幸福,这就够了,哥哥的选择不会错,唐生一定是个值得哥哥爱的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GMT+8, 2025-3-20 04:04

Discuz! X3.3

Copyright © 2002 - 2024 Leslie Cheung Artist Studies,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